竹溪县:树牢正确政绩观引领干部干事创业
时间:2024-12-01 15:41:30 来源:竹溪县委组织部 作者: 陈龙兵 李小保
近年来,竹溪县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树正用人导向、注重考核管理,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大力推动干部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锻造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干部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筑牢思想之基。
在思想淬炼中深刻领悟政绩观。竹溪县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作为学习教育、主题党日的必学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县委党校开设的各类培训班次中开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板块,常态化开展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观念,不断提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组织生活中正确认识政绩观。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等制度,围绕是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在红脸出汗中纠正政绩观偏差问题。
在典型教育中树牢正确政绩观。开展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江浙行”活动,分批组织15批次451名领导干部赴浙江省嵊州市、杭州市、诸暨市等地,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实践、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农村“三变”改革等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强县讲坛”5期,覆盖学员2100余人次,邀请表现突出干部、村书记现场授课,为全县党员干部树立好标杆和榜样。同时,深入剖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虚假政绩”等典型案例,深刻分析问题的性质、危害、原因、教训,引导干部从身边典型中汲取动力,从反面典型中受到警醒。
树正用人导向,鼓足干事之劲。
用实绩“上”。竹溪县坚持以实干实绩实效论英雄,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以实干立身、拿实效说话、凭实绩进位。县委主要领导深入全县15个乡镇调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与乡镇班子和年轻干部“一对一”谈心谈话,理清发展思路,甄别优秀干部。开展履职尽责专项调研考察,分层分类调研掌握干部工作表现和实绩,真正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既有政绩又有政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今年以来,县委调研掌握优秀干部242名,先后提拔重用133人,选派88名年轻干部到守水护水、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县工程等“六个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凭实绩“晋”。细化完善职级晋升管理办法,建立重大贡献、实绩突出优先晋升机制,坚决不搞倒点晋升、照顾性晋升、平衡性晋升,让实干者实惠、优秀者优先。今年以来,361人在重大任务和关键时刻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晋升职级或事业单位职员等级。
看实绩“下”。认真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结合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评价情况,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分析研判,对政治不过硬、能力不够强、状态不积极、作风不严实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用好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干部监督管理重要内容,制定出台《竹溪县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33种行为中考量是否存在政绩观偏差、政绩观不正、政绩观错位现象,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县委免去5名综合目标考评靠后和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职务。
完善考核机制,砥砺争先之志。
健全干部政绩观考核机制。竹溪县在选人用人上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导向,建立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着眼2026年换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一线的用人导向,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有本事的干部有位子”“不干事、尽坏事、想好事的干部没市场”的氛围,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纳入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构建完善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体系,优化设置政治素质考察等定性定量指标,分层级分类别考准考实干部的“显绩”和“潜绩”,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勇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
健全政绩观指导纠偏机制。建立相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情况及时向组织部通报机制,全面掌握纪检监察、公检法、市场监管、税务、信访、审计、两办督查室等各方涉干信息,对有政绩观偏差苗头倾向的,及时约谈、敲打提醒;对政绩观已经出现偏差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及时制止、批评教育;对政绩观出现严重偏差,查明属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追责问责。
建立审慎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印发《关于支持改革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方案》《竹溪县关于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完善澄清正名和诬告陷害责任追究机制,让政绩观正、想干业绩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抓好受处理处分干部的跟踪管理和合理使用,对影响期满、担当干事的干部大胆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