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靶向发力纵深推进能力作风建设
时间:2024-07-16 16:42:18 来源:市卫健委 作者: 常 斌
今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守正创新强担当,靶向发力促提升,以能力作风建设激发干事创业动能,以学习教育实效赋能卫健事业发展,研究出台改善就医体验“十项措施”,引导党员干部围绕“三个聚焦”,注重“三个提升”,以实干苦干巧干高效推动鄂西省域医疗中心建设,以一域精彩为全局添彩。
聚焦能力短板,在素质提升上下功夫。坚持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能力素质的基础,创新载体、联学联动,以学促干、学干融合,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一是注重理论培训。以全员大培训、业务大讨论、素质大提升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班75场次,业务交流会240场次,累计参与1.6万余人次,练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理论素养内功。二是注重实践锻炼。采取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上派下挂”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择优选拔年轻干部到上级单位、基层一线历练培养。先后外派到省级以上部门挂职、进修72人,到市、县级机关单位挂职、学习27人。三是注重借智提能。着眼党员干部知识漏洞、能力短板,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10余位专家教授来堰授课,围绕前沿课程、先进理念开展各类培训30余场次,培训5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卫健系统党员干部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聚焦群众所盼,在服务提升上做文章。坚持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城市为目标,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统筹联动,把脉会诊“开良方”。建成医联体(医共体)13家,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65个,推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新增5家县级三级公立医院,完成“口子县”三级医院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标任务。聚焦医药改革关键环节、关键领域,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领域改革,今年以来,全市公立医院住院人均费用同比下降634.1元,药占比下降1%。二是标本兼治,找准症结“除病灶”。针对患者普遍反映的停车难、挂号不便、诊疗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研究出台《十堰市推行改善就医体验十项措施(试行)》,精心推出免费代泊车、一次挂号管三天、入出院“一站式”服务等“十项便民”举措,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和服务模式。三是突出重点,固本培元“强肌体”。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决策部署,督促指导太和医院区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市级统筹、分级分类、上下联动”的病理服务体系。推进重大卫生健康项目建设,梳理谋划国债项目31个,设备更新改造项目59个,总投资45.12亿元。
聚焦作风转变,在治理提升上出实招。坚持把加快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作为工作落脚点,不断加强行业监管,优化行业治理,以能力作风之变,推动卫健事业发展之变。一是紧盯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工作大局,成功筹办第六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加快培育“武当药谷”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积极争创国家级中药材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实现健康产业产值344亿元。加快推进民生实事“十大行动”,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率达100%,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至10453个,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筛查28.59万人次,均超过省定目标。二是紧盯行业监管。坚持将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党纪学习教育等有机结合,大力整治医疗卫生行业作风,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全市设置集中整治专用账户382个,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33485人,上缴不当所得资金340余万元。收集筛查问题线索36个,办结34个,及时将涉及某市级医院工程项目的2条问题线索移交到市纪委监委。三是紧盯常治长效。聚焦“医疗设备采购、医用耗材购买、药品购销、新药的临床实验、诊疗服务以及工程基建”等6个腐败高发领域,优化药品遴选、医疗设备、耗材采购等各项工作流程,加强物资采购、入账、使用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自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1个,曝光典型案例6个,新建和修订制度2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