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破解群众不动产证办理难题提升干部服务群众能力
时间:2024-11-28 10:46:23 来源:市能力作风办 作者:
近年来,郧西县不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分层分类组建16个工作专班,以为民服务、为民负责的初心和使命,深入开展“查堵点、攻难点、除痛点”攻坚活动,着力解决群众不动产证办理难题,累计为13个历史遗留问题小区3454户业主成功办理不动产证,进一步提升干部服务群众能力。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是长期困扰郧西部分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大局稳定。郧西县坚持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研究出台《关于在“查堵点、攻难点、除痛点”中提能力转作风工作方案》,着重梳理解决群众反响大的不动产证办证难题,在为民服务中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作风。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直面问题,主动作为查“堵点”。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涉及人员多、牵扯范围广、推进难度大。为找准办证难症结所在,郧西县实施“一个楼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工作机制,组建16个专班深入楼盘,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现场座谈等方式逐户查明未办证原因。同时,发布收集不动产“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线索的通告,公布收集范围、收集时间、收集内容,明确线索种类、现场提交地址、电子邮件提交方式及各相关部门联系电话等关键信息,查看购房合同、购房发票、维修基金、契税缴纳等情况,建立“应办”项目清单。经综合分析,不动产证办理有诸多前置条件,主要涉及综合验收和房屋维修基金缴纳、契税和增值税缴纳等。郧西县按照部门职责,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同时将问题呈送相关县领导和责任部门,变“单打独斗”为“联合攻坚”。
(二)因案施策,转变作风攻“痛点”。针对存在的问题,郧西县按照“分类处置、因案施策”原则,联合住建、城管、税务、信访和城关镇政府等单位集体会商,逐楼盘制订解决方案。对于达到综合验收条件确未验收的小区,变过去的“申请验收”为“主动验收”,由验收部门深入现场主动督促开发商限期完成验收。对于达不到验收条件的小区,查看验收手续,明确主要原因,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指导开发商完善手续,整改达到验收条件后迅速组织验收;部分工程质量、消防安全和人防设施等不达标,由住建局、消防部门和人防部门给予一对一指导。针对拆迁还建户契税缴纳问题存在矛盾的,由住建、税务部门依法认定拆迁安置面积后,对还建的面积予以税费减免。针对开发商不缴纳增值税的,由税务部门切实做好“票税分离”,即实现买方缴纳契税与开发企业缴纳增值税相分离,在买方缴清自身承担的契税后可直接办理不动产登记;对开发商已经代收并挪用购房人契税和房屋维修基金的,分别由税务和住建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催缴,对于恶意拖欠侵占且拒不补缴的行为,依法依规移送公安部门立案办理。在全县开展建设项目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专项行动,对437个建设项目全面清查,通过完成综合验收或“票税分离”等方式为1601户购房户办理了不动产证书。城区13个楼盘通过整改达到分户办证条件,并为3561户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完成率超82%,;还有5个未通过验收的楼盘1524户未达到办证条件,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提质增效,优化服务除“难点”。全面梳理办证流程“难点”,变“坐等申请制”为“上门服务制”,打通分户产权办理“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办证服务质量,从申请材料是否最少、办理时间是否最短、办理环节是否最优等方面逐项核查,全面实行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容缺办理”。持续释放“多测合一”改革红利,对项目规划、用地、施工、竣工验收及不动产登记等阶段所涉及的12项测绘事项优化为1个综合性测绘项目,实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测绘项目合同费用平均降低30%,工期缩短40%,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和时间成本,提升审批效率。
三、经验启示
一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以群众需求为指引。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实践证明,只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摸清楚,把群众的事情听明白,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群众才会对党和政府有信心、更信任。
二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以共谋共管为重点。运用共同缔造思维,推动问题共谋、共治、共管,工作经验共享。合力攻坚绝不是搞“一锅烩”,而是有责任、有分工、有步骤、有效果地解决难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多方会诊、集思广益,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聚焦问题集中点、打通问题梗阻点,才能确保群众难题得到高效解决。
三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以提能增效为核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问题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依靠老路子、老办法来处置问题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要想更好地解决群众问题,就必须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挖掘新方法、新路径,解放思想,先试先行,实现群众诉求与多元举措“精准对接”,才能让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群众才会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