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三个坚持”助力人才多点开花
时间:2025-04-03 09:52:32 来源:竹溪县委组织部 作者: 曾芳芳
今年以来,竹溪县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紧扣“战略定力、机制活力、生态引力”三个核心,持续打造人才品牌特色,加快形成方向引领-动力激发-环境滋养的协同效应,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战略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多元化引才。
战略解码,绘制产业人才热力图。立足“一城四地”建设目标和产业规划布局,锚定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赛道,分类收集人才需求信息,不断健全本行业本领域人才地图、专家人才库、优秀人才榜单,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名单,探索建立“单位出榜、中介揭榜、政府奖补”的引才机制。
灵活机制,打造柔性引才强磁场。动态盘点县域内人才发展现状,建立人才缺口预警机制,定期开展人才走访服务活动,评估用人单位和现有人才结构匹配度,提前布局储备,鼓励“候鸟式专家”“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合作模式,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制、揭榜挂帅等方式吸纳各类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为核心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人才支撑。
全域行动,构建招商引智共同体。建立县领导牵头、招商部门主抓、单位参与配合的招商引资体系,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机制,进一步增强县域内大抓招商的氛围,锚定全年项目招引任务,持续深耕“北京、浙江、武汉、西安”等重点招商引才区域,做实产业招商、深化链式招商、夯实平台招商,不断提升招引“硬实力”,加快各类项目落地竹溪,各类人才扎根竹溪。
坚持机制革新,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
完善人才评价制度。运用大数据构建人才成长档案,记录年度考核、重点工作参与程度等关键过程性指标,对关键领域人才实行“弹性退出”,允许阶段性成果未达标者进入“观察缓冲期”。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弱化短期成果考核,通过多维评价制度改革,推动人才价值从“指标达标”到“能力释放”转变。
构建动态激励机制。为打造一批“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复合型干部,创新实施“武陵组工”写作营活动,前后共征集100余家县直单位及部门和15个乡镇的意见,审定印发《关于开展“武陵组工”写作营活动的工作方案》,通过构建“精准滴灌+实战淬炼+长效跟踪”的立体化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基层特色的干部素质锻造新路径。
搭建产才融合新机制。紧扣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谋划推进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一方面,主动衔接产业发展趋势,建立完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引入重点产业企业的同时引进产业人才团队,另一方方面,联合市内高校,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盟,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产业学院、开展技能培训、推进教学改革等,促进产教才深度融合。
坚持优化生态,营造近悦远来新气象
政策生态筑基。始终坚持人才政策的制定与人才的需求合拍共鸣,积极构建力度大、惠及广、方式活、比较优势突出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迭代推出人才新政2.0版,整合教育、医疗等1+N政策体系,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能“出彩”营造最佳政策环境。
服务生态提质。构建人才协同服务体系,链条式构建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人才生态圈,抓好人才超市、人才储备中心服务产业等资源耦合集成,完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提档升级武当人才卡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应用场景,办好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家属安置、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构建“人才驿站、人才公寓、购房补贴”链式安居体系,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文化生态浸润。锚定“政策最优、服务最优、环境最优”的营商环境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坚持以育人文化引领人才培养工作,优化文化服务,强化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拔尖人才,助力“总师型”人才培养。在公众号上开辟优秀人才专栏,分享优秀人才成长案例,着力增强人才获得感、荣誉感。